20250219 As2ld

【地圖判讀】學會怎麼看登山地圖。地圖在手,路上有我!

20250219-as2ld

地圖概說

現在想要爬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參加旅遊健行隊、網路社團找人、三五好友互揪,抑或是獨攀,但每一趟行程最終都是要平安的下山。

現今科技發達,誕生出各式方便的Apps跟工具,我們想在山上找出自己的位置已經不再那麼困難與麻煩,但在判讀地圖上終究離不開等高線與地形。

學會地圖判讀,對照山上的現地實際狀況,不僅可以認出各個山頭,更可以了解自己的所在位置地形,接下來會遇到什麼,附近有什麼地形,甚至爬山不用擔心沒有路,看地圖&現地地形就能自己判斷規劃出一條路!

路是有規則的,為什麼這條是腰繞,那條是沿著稜線……。

除了等高線外,搭配自然環境地貌與人文歷史來看地圖,更能理解山徑的由來與形成。

為什麼要學地圖?

再5分鐘就到了
還有五分鐘就到了。圖片來源: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644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網路上看過這張圖,相信有爬過山的都深有同感吧!

在很累很絕望的時候的情況下問問嚮導到底還有多久才會到時,常常聽到這句:「還有五分鐘就到了!」然後過了五分鐘,還是這句,又過了五分鐘,一樣還是這句。

哎哎~直接讓我休息就好了,別再騙我了!

學會看地圖,就能知道離下一個點還有多遠,還有多久,不再受騙上當!

學會地圖可以知道:

  • 我現在在哪裡?附近有什麼?
  • 距離山頂/營地還有多遠?
  • 路在哪邊?要怎麼走?
  • 怎麼求救:報座標

地圖

地圖在每個地區國家的生成方式和系統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先從地圖的產生開始講起,如果沒有興趣了解的山友可以直接跳到閱讀地圖。

地圖的產生

地球是接近圓的,但地圖是平的,地圖是透過投影法將地球表面的資訊攤開製成的結果,也因此地圖與實際情況多多少會有些變形!關於投影法就不多講了(我也不是相關專業),有興趣可以參考地图投影

目前國際間普遍採用的一種投影,是 Transverse Mercator Projection (即橫梅投影、橫麥卡脫投影)。這是Gerard Mercator 發明的投影法,他在1569年繪製了第一版麥卡托世界地圖,而現今的世界地圖也大多都是依照麥卡托投影法繪製。

地圖變形量

那這個地圖投影跟實際陸地大小的變形有多大呢?

World ture map by neil kaye
Neil Kayey 於2019分享的麥卡托地圖與真實世界的尺寸差異:https://x.com/neilrkaye/status/1161610119165161473

可以看到緯度越低,變形量越少,高緯度地區就很誇張了,其實很多地方並不如我們所以為的那麼大!

台灣地圖怎麼讓變形量縮小

目前世界各國軍用地圖所採用之 UTM 座標系統 (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 Projection System),即為橫梅投影的一種。將地球沿子午線方向,每隔 6 度切割為一帶,全球共切割為 60 個投影帶。台灣與澎湖分別位於 UTM 第 51 帶與第 50 帶。

20250219-v3ifh
橫麥卡托投影。圖片來源:http://www.sunriver.com.tw/grid_tm2.htm

而台灣的地圖現今都為橫麥卡托/橫梅投影,TM2-二度分帶系統,是因為台灣在上述UTM 6帶分度系統中位於第51帶的邊緣,而造成較大的變形量。而後又有依造台灣所在經度,以東經121°為中央經線產生出三度分帶、二度分帶系統,幾度分帶顧名思義是以經度幾度為一區間切割出來的地圖格式。

20250219-mn4an
台灣二度分帶投影分佈。圖片來源:http://www.sunriver.com.tw/grid_tm2.htm

座標系統

台灣常用的大地基準為TWD67、TWD97、WGS84(世界大地測量系統)。

TWD67是只適用於台灣的座標系統,TWD97的座標系統與全球座標系統一致,但所採用的基準不一樣,WGS84是全球通用的座標系統,以下只介紹TWD67和TWD97。大地基準指的是大地測量時,作為計算依據的事物。

TWD67:以傳統天文觀次和三角測量方式測定經緯度。座標基準在南投埔里虎子山。

TWD97:以衛星測量方式測定經緯度。座標基準是基於內政部八個衛星追蹤站的坐標值。

TWD67 與 TWD97 座標概略換算公式
TWD67 橫座標 = TWD97 橫座標 - 828 公尺
TWD67 縱座標 = TWD97 縱座標 + 207 公尺
  • X、Y 軸座標值來標示位置
  • 單位:公尺
  • X 軸座標原點(Y軸):中央經線 121°E 向西平移 250000 公尺
  • Y 軸座標原點(X軸):赤道
  • X值增加:向右走。Y值增加:向上走。
  • X 值為6位數,Y 值為7位數

完整座標值以玉山主峰為例:(245634,2596329)TWD97,(244806, 2596536)TWD67,記得標完XY後要記得註明是使用哪種大地基準!

資料來源: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大地座標系統與二度分帶座標解讀- 上河文化

坐標系統Coordinate systems

台灣的座標系統- 地理資訊分析

閱讀地圖

從地圖圖資到等高線等資訊中就可以看出很多訊息。

懂得閱讀查看這些資訊並搭配記錄判讀,就好像是在實際上山前先爬了數次一樣熟悉。

地圖圖例

20250219-zcajl
圖廓
  1. 圖名
  2. 圖號
  3. 比例尺
  4. 偏角圖
  5. 圖幅接合表
  6. 行政界線略圖
  7. 圖料表
  8. 測圖說明
  9. 圖例

地圖圖例
地圖圖例。圖片來源:http://gis.rchss.sinica.edu.tw/mapdap/?p=6419&lang=zh-tw

在登山中常用的圖例有縣界、各式橋、各式地表狀況圖示、河流。

接下來來介紹一下比例尺,比例尺是非常重要的資訊,看一張地圖前除了看這是哪裡的地圖外,再來就是要看比例尺了,有了比例尺我們才知道地圖上的幾公分代表了現地距離多遠。

這裡以25000分之1為例子舉例

圖示法:

20250219-aqbk7

文字法:兩萬五千分之一

數字法:1/25000。1:25000。

等高線圖

等高線圖
等高線圖。圖片來源:https://zi.media/@yidianzixun/post/ZB6wRt

等高線的特性

  • 所有等高線均為封閉曲線(如果地圖夠大)
  • 任兩條等高線必不相交(可能非常接近,懸崖峭壁除外)
20250219-w2vfu
等高線特性。圖片來源:http://geography.su/books/item/f00/s00/z0000000/st015.shtml

等高線是以相同高度的水平線,間隔畫出一條條封閉曲線。上圖是以5M為一間隔,一般等高線是以10M為一條。

20250219-w6r7g
等高線種類。圖片來源:http://www.jeepxie.net/article/255831.html
20250219-abiil
等高線數值
  • 首曲線:基本等高線,規定的等高距繪製而成。最多的那些線。
  • 計曲線:加粗等高線,旁邊有標高度數值。最粗的那些線。
  • 間曲線:半距等高線,二分之一等高距。
  • 助曲線:輔助等高線,四分之一等高距。

間曲線和助曲線不是封閉曲線,只會在局部輔助顯示。

20250219-lhh7o
台灣地形。圖片來源:http://www.tlsh.tp.edu.tw/~t127/yang5/tai02.htm

各個地形在等高線上呈現的樣子。每張地圖都是以上面的地形拼湊出來的,只是全部擠到地圖中就要考驗眼力了!

20250219-0jl62

稜谷線特徵

稜線:高點出發,等高線像箭頭往外為稜線。所有稜線向下發散。

谷線:低點出發,等高線像箭頭往外為谷線。所有谷線向下匯集。

所有稜線最終會被谷線攔截,所有谷線可以連在一起(如果地圖夠大的話)。

拿到一張等高線地圖後的讀圖順序:

  1. 找出目標山區最高點(山頂or三角點)
  2. 找出主稜、支稜、鞍部
  3. 找出溪谷、溪流 (水線)
  4. 分析山坡的傾斜角度,邊坡傾斜度的變化
  5. 觀察岩壁、斷崖、瀑布等地形
  6. 從等高線圖推想山容

    接下來就是看著地圖對照他人路線紀錄來分析實際地形、行進時間、植被分佈等。之後會寫一篇關於記錄判讀的文章,敬請期待!

    在山下看地圖&紀錄判讀完後,剩下的就是在山上依照實際狀況判讀。

    資料來源:

    地圖判讀與地圖定位4

    地圖判讀與方位定向

    地圖判讀

    地圖圖資

    以下圖片皆由地圖瀏覽器v4.32操作截圖。

    更詳細的地圖產生器運用,請參考這篇

    20250219-qh2mc
    經建三-玉山
    20250219-hxm3x
    魯地圖-玉山

    最常見到的兩種圖,經建三與魯地圖

    經建三:10公尺等高線,配合二度分帶座標系統。於民國90年測繪。

    魯地圖:OSM地圖(Open Street Map開放街道地圖),10公尺等高線。每週四更新,因為記錄了很多人的行跡與標點,是優點也是缺點。

    魯地圖與經建三的等高線不太一樣,個人覺得魯地圖的等高線較準,畢竟是比較新的資料。

    但魯地圖的等高線是均質化的,因為魯地圖的資料來源是內政部地政司所開放的資料,目前更新到:2024年版全臺灣20公尺網格數值地形模型DTM資料,因為是取20公尺網格數值來製作10公尺的等高線,難免有一些坡度及小地形會被抹去。另外魯地圖的水線有點過度延伸。

    如果想要更明確一點知道地形地貌可以開啟以下圖層一一檢視路線上的地形地貌。記得要放大一點才會顯示出來喔!

    20250219-o2t5e
    農航所-玉山
    20250219-l5alm
    衛星圖-玉山
    20250219-nbh7l
    nlsc正射圖-玉山

    nlsc正射圖有更準確的等高線與地貌,詳情可參考中華民國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在2024/04/03的大地震後,東部地區產生了非常大量的新崩塌地,而地圖產生器其實也有把資料更新上去,在選擇道路的欄位多了個:2024新崩塌,你就可以從地圖上看到災前災後的地形劇變!

    2024新崩塌

    如何查報座標?

    學會座標查報後在與隊友、留守和搜救人員都能順利溝通,就不會發生自己知道在哪個稜谷線卻講不清楚的窘境。X有6碼,Y有7碼,一組完整的座標總共13碼,這個座標是台灣二帶分度系統專用的,在國外沒用喔!

    TWD67/TWD97 座標查報示範

    以下介紹6碼座標查報。我抓了一張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地圖,想要找出無名山頭939峰的座標為何?

    20250219-uxqr8
    6碼座標查報

    兩萬五千分之一的地圖上,一格為4cm/轉到現實中就是1km。地圖上原先就有標註XY的數值,X有前面3碼,Y有前面4碼。

    1. 我們先將一格劃為十等份,再找出939峰在哪一格中,就這麼簡單~要記得X是往右讀,Y是往上讀。
    2. 939峰在X往右第9格,Y往上第7格,所以數值為(3049xx,27857xx)
    3. 在報6碼座標時,就報X值去一個頭,Y值去兩個頭→(049857)TWD67 就好

      為什麼後面兩個數字不用找呢?是因為後兩個數值代表的是現地(實際環境)幾十公尺,當然定位是盡量越詳細越好啦,如果很明確知道所在也可以報到8碼!但因為地圖或現地多少都有點誤差,或是我們定位不準,所以只要大概抓我們在這個方格內就OK了。

      要記得TWD67跟TWD97在同一位置的座標是不一樣的,所以記得要標註我們使用的是哪種。

      TWD67 與 TWD97 座標概略換算公式
      TWD67 橫座標 = TWD97 橫座標 - 828 公尺
      TWD67 縱座標 = TWD97 縱座標 + 207 公尺

      可以用經緯度嗎?

      台灣的地面搜救隊通常是用TWD67/TWD97的格式,但出動直接機的空勤總隊是使用經緯度,所以只要你自己清楚報位置時是用哪種格式就好!

      座標轉換App:台灣座標轉換Lite

      地球磁場與方位角

      大家應該都知道地球是有磁場的吧!正因為地球有磁場,所以指北針指向的其實不是地圖上的正北方,而是地球磁場的磁北方。聽不懂吧!?我一開始學的時候也理解蠻久的……趕快來跟大家解釋一下~

      20250219-93uim
      地球磁力線。圖片來源:https://home.phy.ntnu.edu.tw/~eureka/contents/elementary/chap%206/6-3.htm

      地圖上的北極是地理北極,指北針指的北極是地磁北極。這兩者之間的角度稱為磁偏角,而不同地區的磁偏角又不盡相同。

      20250219-bp324
      (2010年資料)全球磁力線。圖片來源:File:World Magnetic Model Main Field Declination D 2010.png
      這是全球磁力線的分佈圖,我幫大家把台灣圈出來了!過去幾年台灣所在的位置的磁偏角為-3°~ -4°。
      20250219-bhxkm
      偏角圖

      方位角:

      Ø 正方位角

      Ø 方格方位角

      Ø 磁方位角

      方格北 → 地圖上使用,量出角度為方格方位角

      磁北 → 指北針現地量出角度,為磁方位角

      磁北極的變動

      地球磁場是每年都在變動的,所以磁偏角的角度應該隨你當時的磁北極做修正!
      下圖是Mindy Weisberger於2025/1/21在CNN發表的文章:Earth’s magnetic north pole is on the move, and scientists just updated its position

      地磁北極的變動

      上圖紅色的點與軌跡是有紀錄以來,地球磁北極的變動

      根據美國國家環境資訊中心的資料,下圖為2025版本全球磁力線的資料:World Magnetic Model (2025WMM)

      World magnetic model (2025wmm)

      台灣所在的位置的磁偏角為-4°~ -5°

      指北針

      指北針與地圖缺一不可,指北針搭配地圖可以辦到導航、定向定位。

      認識指北針

      20250219-zv71u

      指北針的種類也很多,基本上只要有磁針可以指出磁北磁南都可以叫做指北(南)針。但如果要能夠搭配地圖使用的話,就要用森林指北針(重點是指北針帶著一塊透明底板。)

      指北針底板上有各式刻度,可以放在地圖上操作。我們以指北針上的紅箭頭作為行進方向線及方位角指示線。指北針基本上就是個量角器,運用上面的轉盤改變角度,以測量出我們所需要的方位角。

      方向線

      20250219-pqiqq
      東西南北,角度與相對位置。

      運用指北針,我們可以知道相對於自己所在的東西南北各個角度。

      以下四點是我們操作指北針時所需用的方向線,前三者用於詳細的定位,第四點搭配地圖正置(下面講解)與實際地形可以快速判別我們的大致所在區域。

      • 正北(真北),地球北極。
      • 方格北 (圖紙操作),地圖方格線上的北極。
      • 磁北 (現地操作),地球磁場北極。
      • 相對位置

      方位角與角度換算

      20250219-9fufi

      台灣的方格北跟磁北大約偏差4度

      磁方位角永遠大於方格方位角4度

      實際角度誤差小,但有些國家誤差很大

      換算口訣:

      由靜到動,要加速(+4)
      由動到靜,要減速(-4)

      靜 = 地圖 = 方格方位角
      動 = 現地 = 磁方位角

      定向定位

      定向定位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越是複雜破碎地形難度越高。以下教的都只是方法,實際運用時可能要結合多種方法,在不同的地形環境中選擇使用相對簡單的判讀方式。

      指北針導航

      20250219-67ecl

      上圖是指北針的實際操作,左邊是放在地圖上時,右邊是現地。以下將地圖到現地的步驟分解,我們一步步操作。

      1. 找到地圖上自己所在位置(出發點)與目標點
      2. 將兩點連線,並將指北針底板邊緣平行於兩點連線
      3. 將指北針的角度轉盤中的線轉到與地圖方格線平行(此時不用管指針)
      4. 現在你會在指北針行進方向箭頭上,對到一個轉盤數字(角度),假設為55°
      5. 由於磁偏角的關係,我們要對角度稍作修正。地圖到現地要+4°→所以將轉盤轉到59°,接下來就不要再動轉盤了
      6. 到現地的自己所在位置(出發點),將轉盤中的紅色箭頭與指針北極重合
      7. 此時指北針底板前端的行進方向箭頭就是我們要的行進方向
      8. 保持指針與轉盤中箭頭的重合,沿著這個方向走就好

        要注意所得的行進方向是直線,所以如果你規劃的路線在地圖上有很多轉折的話,就在每個轉折都設一個點(中繼點),每到一個點就重新測量一下行進角度,並搭配路線上的地形確認我們是不是有在正確的路上。

        上面步驟是地圖到現地的用法,那如果是現地到地圖呢?將步驟反過來就好,但是要注意現地到地圖是減4度!

        前後方交會法

        前方交會法是為了確認目標位置,自己需要移動。在第一個點測量為角度後,移動到第二個點再得到另一個角度,將兩個角度的延伸線相交的點就是目標所在範圍。

        後方交會法是為了找出自己所在位置,自己不需要移動。找出兩個已知標示物,分別測量自己到兩者的角度,再到地圖上用這兩個角度畫出延伸線,延伸線交點就是自己所在範圍。

        前方交會法
        後方交會法

        前後交會法的目標點選擇,要找目標點畫出延伸線,目標點可不能隨便亂找,測量出的兩個角度的延伸線越接近90度,所得的誤差越小。我們用前後交會法測量出的是一個範圍,不是絕對位置。

        地圖正置

        20250219-ww5wc
        地圖正置。圖片來源:香港山藝協會-Mountaineering Council of HK
        1. 將指北針北方與地圖北方相對
        2. 觀察四周,找尋你可判別的地形
        3. 回到地圖看有沒有一樣的地形
        4. 旋轉地圖讓地圖中的地形位置與現地相同

        因磁偏角只有3~4度,所以不需特別修正,要修正的話就先將轉盤轉到-4度,再與地圖方格北相對。

        地圖正置是非常快速實用的方式,缺點就是需要對於判讀等高線圖與實際地形對照的能力要求較高。

        更多讀圖方式

        20250219-76lko

        假設我們現在到了奇萊北峰(地圖中間偏右),但卻沒有三角點、標示牌等讓我們知道我們確實到了,在這個情況下我們要怎麼確認我們確實位於奇萊北峰呢?

        看看地圖,會發現奇萊北峰的北方、東方和西南方各有一稜,我們就可以在實際環境中使用地圖正置確認北方、東方和西南方是否都有稜線,甚至我們可以用指北針導航的方式確認個稜線的角度與地圖上是否相同。

        這只是一個以三條稜線舉例的方式,我們在確認位置時,至少要有三個條件證據支持。三稜、兩谷一稜、匯流口、邊坡陡度、區域限縮、稜谷線的深度大小和所在高度……等,都是辨別所在位置可以參考的條件。

        極端一點,如果沒有指北針、GPS或高度計怎麼辦?辨別方向或高度可以參考日月星辰、植被生長特性,甚至是以前的人文遺址(這個就一定要事前做好功課了)。

        很多讀圖的方式要結合想像力與經驗,單純圖文有點難解釋,有問題都可以留言問我,會盡量幫大家解答的!(我也還在學習中~)

        手機GPS

        可以參考這篇

        路的規則

        路的三大定律

        路的三大定律—蘇文政
        1.  每條路都有一個主要目的
        2.  每條路都以最省力的方法達到該目的
        3.  越常用的路越明顯。

        各式山徑

        了解每條路是怎麼形成的,照著它的規則走,會走得更自在更不容易迷路。登山的路途常常是借道各種不同的路徑所形成的。以下列出我略為知曉的山徑。

        大眾登山傳統步道,熱門百岳、中級山和郊山路線,路都很大條,甚至沿路都會有布條。

        登山傳統路徑,較冷門的百岳&中級山,路跡清楚的泥路徑,不需砍路。

        林道,以前伐木用的運輸道路,大條到可以開車!每條林道的現今狀況不一,要對照近期紀錄。

        木馬道,林道的一種,運送木材用的,一段段寬敞平緩的腰繞路,不同高度的木馬道是不會接在一起的,上下層木馬道中間通常以索道互通(現在常見許多所剩下的索道頭)。

        駐在所古道,日據時期駐在所間的聯絡道路,通常是腰繞路。

        隘勇線,為了監視與阻擋,會沿著稜線走,佔據制高點。

        獵徑,獵人走出的路,通常都可以接到獸徑,但沿路可能會有獵寮和取水點。

        獸徑,又要看是什麼動物走的,但是也只有水鹿的路能讓我們走起來舒服點。

        製作地圖

        kml、gpx

        可以將kml、gpx放到 google map或手機Apps上。下載各式圖資與疊圖。

        紙本地圖

        可以用地圖瀏覽器v4.32產生

        ????地圖產生器使用請參考這篇

        印出地圖後再用透明膠帶直接封膠,或裝在資料夾/帶中在封膠。也可以直接買一個地圖袋,還可以選尺寸!

        總結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地圖判讀的山友,相信你現在還是不太瞭,除非你是天才!!地判就是多問多練習,學會了感覺就像在登山這條路上打開了另一扇門,行走在山徑上也會多了許多新奇的發現!

        喔對了!地判是連續不斷的過程,沒有之前不判斷,走到一半突然想找自己在哪就可以找到這種事(除非妳偷拿GPS作弊!)

        有問題都可以留言詢問,我們一起討論,祝各位山友在山徑上玩得開心!

        資料來源與出處

        在登山這條路上不斷學習、摸索、實作與驗證,我知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特別感謝在這條路上教導我的各位前輩!

        本篇文章知識來源:
        -長庚大學登山社嚮導訓練&歷屆嚮導講義
        -小腳ㄚ嚮導訓練&上課講義
        -大專院校戶外領導人才培訓 (大專山訓課程)
        -登山補給站初階地圖判讀
        -許多在山上遇到熱心分享知識技能的前輩
        -每年的新圖資與資料
        (內容整理為自己學後理解,無法傳遞原有100%的知識)

        冠銓
        冠銓

        我是我冠銓~ 喜好旅行(偏好自由行&流浪)、戶外活動(登山、攀岩、攀樹、自行車……),想將所會的知識與經歷記錄下來並與大家分享!抱持著好奇心發現這個世界!

        文章: 39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